猫咪怎么会便血?
猫咪便血可大可小,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便血主要是由进食不当、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病理性便血可能是疾病发作的信号,需要及时就医。 那么,怎样判断猫的血便是否正常呢?观察便便的性状是第一步。如果便便呈条状,且颜色为黄色或者黄褐色,那就说明便便正常。 如果便便颜色为黑色、褐色,而且比较软,有臭味,那就是大便里含有了胆色素,此时要警惕是否为病理性的血便。 在确认粪便的颜色后,接下来就是“观其形”了。在正常的便便中,应该可以看到黄色的颗粒,这些颗粒便是猫咪消化后的食物残渣。 如果看到有血丝或黑褐色的沉淀物,就要小心是否是疾病引起的出血。如果有血丝,还要仔细观察是否有粘膜或者毛发随着便便排出,因为这些都是出血的迹象。 当然,最快捷的方法还是直接带猫咪去医院,让医生通过视诊来判断。
引起小猫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寄生虫、胃肠道疾病、传染病等等都有可能。 如果是寄生虫导致的便血,通常血色偏黑,并且会混着粘液一起排出。这种就需要及时驱虫了。一般建议每月定期给猫咪喂服一次驱虫药,可以预防寄生虫性疾病。 如果是胃肠道疾病引起的便血,通常血色偏红,同时便会带有粘液和未消化的食物。这种情况要及时处理诱发疾病的诱因,然后对症施治。比如因为吃了异物导致急性胃肠炎,就要及时催吐,然后消炎止泻;如果是感染了细菌或病毒,则需要抗菌或是抗病毒治疗。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环境改变、饮食紊乱、应激反应等等都可能导致猫咪血便,这种情况下属于生理性出血,过会儿就会自行停止,只需要及时调整就可以了。 猫咪便血看似小事,其实隐患很大!作为主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猫咪的一举一动,预防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