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可不可以近亲?
可以,但是不建议。 猫是纯卵细胞受精繁殖的动物,一个雌性动物能同时孕育多个卵细胞,但是当这些卵细胞尚未发育成熟并形成胚胎时,它们会被自身的细胞吸收,只有其中唯一一个发育成完整的胚胎并被输送至子宫腔的卵细胞,才能最终发育成小猫。因此理论上讲,任何基因型的雌猫同不同基因型的雄猫交配,都有可能让后代获得新的基因,出现新的表型(即繁育出新的花色);
而同一基因型的雌雄猫猫配种生育后,它们的后代所获得的基因仍然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这只小猫无论外观还是性格都会完全继承双亲的特质。 也就是说如果一只母猫与它自己配种繁衍的话,尽管小猫外貌可能会变化但不会发生基因突变。但如果一只公猫与母猫自交的话,虽然不会出现遗传上的缺陷但可能因为环境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基因表达错误出现性状偏差,这种偏差的累积就有可能使小猫咪出现遗传病,并且因为是近亲繁殖的原因,遗传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最后说一下,虽然猫咪可以自交但不建议真的这样做,因为猫咪是天生一夫多妻的动物,自交容易使一方失去地位甚至遭到毒害……还有就是要保证猫咪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再进行交配,一些疾病会导致猫咪遗传缺陷,近亲繁殖会使这种缺陷的概率大增!
近亲是学术上叫法叫“近交”,近交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纯种、品系,也可以是自繁、多代等。而所谓的“公猫和妈妈,公猫和姐姐、妹妹,或者姐弟相配”称为“血缘繁复”。
一个品种不是一两个基因所决定的,而是数百上千个基因的综合效应。在所有这些基因中,既有符合育种者意愿的优良基因,也有许多决定不良性状的基因。经过近交,品种符合育种者要求的各种优良性状越变越纯,品质逐渐提高,形成了品种的典型性,这是近交的正效应,同时,品种内杂合基因越少,同源染色体上相同基因的对数逐渐增多,决定不良性状的基因也变得同源纯合,导致劣性基因复现,产生许多先天性畸形和其他遗传性疾病,这是近交的负效应。
通常,所有猫种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被近交,当基因中含有一种隐性缺陷基因,可通过近交筛选出来。但当一只猫的基因含有两种缺陷基因的时候,就不要再进行近亲繁育。最合适的繁殖是两种不携带同一种缺陷基因的携带者在一起繁殖,所生的下一代就有可能携带两种缺铜基因为同一种缺陷基因的健康猫。如果把具有同一个缺陷基因携带者的猫交配在一起繁殖后代,那么所生下来的小猫就会有25%是双倍的缺陷基因携带者而表现出这种缺陷(或者死于这种缺陷),50%只有一种缺陷基因而成为这种缺陷基因携带者,只有25%是健康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