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眼睛长白蒙怎么办?
在自然界,水色是随着水温、光照和浮游植物数量等变化的。这些变化影响鱼类的视觉,鱼类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为此,它们需要不断地调整晶状体的凸凹程度来矫正视力。当外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如换水池或新水注入量多而快时,鱼类会立即采取行动,通过改变瞳孔的放大缩小的程度和眼球旋转的角度来调节视度。但若外界条件的变化是缓慢的,则鱼儿无法立即适应,它们的眼睛就会暂时性地发生模糊现象。这种由光刺激强度引发的“近视”反应在生物学中称之为“调节反应”( accommodation response)。
大多数的鱼都有这功能,但是它们的眼睛结构有所不同。有洄游习惯的马口鱼(Macroprion tau),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金鳟(Oncorhynchus kisutch)等在更换池水或在水中投放新饵料的瞬间,都可以迅速地转动眼球,调整晶体凸凹程度以适应光线强度的变化。 然而,有些鱼没有这一能力。他们必须将整个身子游动到新的水层去重新获取食物。这类鱼很多,包括我们平常吃的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等等。他们在变换光线强弱的瞬息间,虽然也能看到东西,但是非常模糊;等到他们游到新的水层后,才能重新恢复清晰的视像。
对于这一类不能及时调整视力的鱼类来说,突然发生的光暗变化往往是造成其丧失目标物的原因。在饲养过程中应当避免突然开灯关灯或者夜晚突然拉帘子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