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兔子耳朵很冰?
因为兔子的耳朵内部非常薄,没有骨骼支撑(虽然看上去有一点点厚),里面的肌肉也很薄弱,几乎没有血液循环。耳廓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皮肤,下面有神经和毛根,所以触摸的时候感觉比较粗糙。 那么,既然耳朵里没有多少器官,为什么还要有个大耳朵呢? 其实,在耳朵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听觉小骨。听觉小骨是由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骨片,与半规管、前庭共同组成位听器官或位觉器(这个器官的名字很多,不同的书上有不同的叫法,有前庭器官、前庭蜗器、耳蜗器官等等)。这个结构从形态上看很像蜗牛的触角,因此这个器官也被称为“蜗牛锥”。
由于人类个体差异性很大,有些人甚至没有这个听力小骨,所以题主问的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但大多数人的耳朵里都有这么一个东西。 那有了这个小骨头,是不是就一定能听到声音了呢?当然不是。声音是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外耳道传入鼓室,然后由锤骨、砧骨和镫骨带动三个听小骨产生共振(传递并放大声音信号),使听觉小骨上的听觉神经兴奋,从而将声音信号发送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最后形成对声音的感知。而兔子没有这三个听小骨,所以不能通过骨头来放大声音信号,只能直接将声音传到听觉神经,再进行信息传输,相对于人类来说,它们对声音的反应会慢一些。
除了听觉小骨之外,兔子耳朵里的耳蜗也是巨大的。人耳蜗的大小跟花生差不多,而兔子的耳蜗大小跟一颗鹌鹑蛋接近。耳蜗的主要功能是对声音进行解码,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再经听觉神经传导到大脑。如果突然间有大声响刺激(比如放鞭炮),你第一反应就是捂住耳朵,这时候你可能不会及时把头移开,就是因为你的耳朵里有这个巨大的耳蜗。如果没有这个耳蜗,你的耳朵就会像一把开了槽的刀,无法对声音进行精确的解析。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说明一点:动物(包括人在内)的听觉系统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并不是简单地通过骨头传递声音信号,他们有很多独特的生理特征,以适应恶劣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