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法牛耳朵怎么立?
首先,我们要知道“牛耳”是怎么来的 《说文》云:“牛耳,大牛相击角也。从生,音成;一曰牛闻声而止也。”“牛闻声而停止”这句话说明“牛耳”最初是形容牛打架时一边闻声、一边用角进攻的样子,所以应该是在战斗中形成的。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的战象(大象打仗的时候可不听声音)都是怎么战斗的 以上描述中,象作战时都是从正面冲击敌人,并用象牙攻击,没有提到象会绕到敌后去用象鼻卷杀敌人。因此古人所说的“背枪”应该是象冲锋时背对敌人,而不是像今天的大象那样用象鼻横扫或反拱防御。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牛耳”和“背枪”的关系 其实这个问题在宋朝时就已有了答案,《武经总要》:“凡战,若驱群羊……先以左军逼敌,右军包抄,须乱其阵脚,然后轻骑掩杀。”也就是说宋朝已经认识到白刃突击不是军队正面进攻的唯一战法,而是配合其他兵种的多元战法之一了。
明朝戚继光在总结鸳鸯刀法时也说到:“短兵对垒……乃是用刀之法。然非独用此刀,只要身上带了刀,就知用刀。如不会使刀,那有此理!”也就是说只要会用刀,哪怕只是作为副兵器使用,那么使用刀的方法就在身上了,用不着专门去学用刀。这实际上承认了士兵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使用武器,而不仅仅是按照统帅的命令进行机械式的动作。
综上几点,我们可以认为:战史和战例都表明,像黑非洲那些只有原始石器工具、却拥有高度智慧的种族,是可以依靠战术来弥补武器差距的。而这种战术上的灵活性和想象力正是中国古军事家所推崇的,所以他们才会将“牛耳”赋予那些善于用智的不屈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