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一般有什么病?
耳部疾病主要分为外耳道疾病、中耳炎和耳聋,其中以外耳道疾病最为常见。 1.外耳道疾病 (1)外耳道炎和外耳道湿疹 多由水进入外耳道引起,也有由于挖耳不当引起的感染。轻者局部红肿、发痒;重者出现疼痛、灼热感,还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治疗外耳道炎,可以局部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涂抹,或者口服消炎药控制感染。平时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不要进水,忌搔抓,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就可以减少该病的复发几率。而处理外耳道湿疹时,除了避免上述因素外,还要远离过敏原,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疾病。对于顽固的湿疹,也可以应用免疫抑制剂。 (2)耵聍栓塞 由于外界灰尘等进入人体耳朵,经过加工沉淀,变成了小颗粒状的耵聍。有的人耵聍腺分泌旺盛,加之外界灰尘等较多,就容易发生耵聍栓塞。如果长时间不取出,就会压迫鼓膜,影响听力。对于小的耵聍,可以用滴耳剂稀释后再用棉棒蘸取擦拭;对于大的耵聍,可用耵聍钩轻轻勾出。
(3)外耳道异物 多为小儿戏耍时将小玩具放入耳道内所致,如不及时取出,易导致感染甚至破坏鼓膜。此时,家长千万别自行处理,因为有些异物的表面带有倒刺,容易损伤鼓膜;即使要清理,也必须到耳鼻喉科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将异物取出。
2.中耳炎 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与慢性中耳炎两类。 (1)急性中耳炎 多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会出现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后果。一旦发生急性中耳炎,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与治疗。同时应注意休息,保证营养供给,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2)慢性中耳炎 多由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愈后遗留的后遗症,也可能是因为患鼻窦炎、扁桃体炎、龋齿等疾病导致的。患者会出现较严重的听力减退及耳内闷胀、堵塞的感觉,常伴有头晕、头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大脑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治疗。 对于急性中耳炎,除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外,还可以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鼓室注射疗法。通过对病变局部的注射治疗,达到消除炎症、缓解病情的目的。对于慢性中耳炎,则需要根据病因针对性地治疗,通常需要联合应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3.耳聋 听力损失程度分轻度(26至45dB HL)中度(46至70 dB HL)中重度(71至90 dB HL)重度(91至110 dB HL)极重度(大于110 dB HL)六度。 如果是生理性因素造成的,不必过于紧张,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即可。而对于病理性因素导致的耳聋,就需要及早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