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曼龙鱼繁殖热带鱼吗?
可以,但蓝曼龙是胎生子不象七彩神仙那样是卵之子! 蓝曼龙鱼属于胎生鱼类,与卵生的观赏鱼有所不同;其体内受精,母体产出时胚胎即已发育成小鱼,所以也称“幼鱼”或“仔鱼”。由于胚胎在输卵管中已经发育了鳍条和鳞片,故刚孵化出来的幼鱼已有鲜艳的色彩、丰满的体型和大而圆的头型。 雌雄差异极小,体色又相同,初孵化的仔鱼很难分辨,必须饲养一段时间后方可识别(3~4周)。
一、生活习性 生性胆小,喜幽静,怕光恐人,能在暗处快速游动捕食。以昆虫及其幼虫为主,兼吃藻类。耐低温能力差,不耐缺氧环境,故有“热带鱼”之称。属杂食偏动物性饵料鱼类。
二、形态特征 体侧扁且高,背部隆起幅度大,腹面平坦,从侧面看呈圆形。口端位,弧形,上下颌约等长。眼位于头部上部,侧位,稍突出。背鳍刺很强韧,有黑边,后缘具缺刻。臀鳍基底很长,末缘凸出。胸鳍大,末端达到腹壁。尾鳍尖,上叶特别发达,远远超过下叶的长度。体长120毫米以上者,背鳍软条部、臀鳍软条部及尾鳍上均布有黑色斑点,其他各鳍均为浅灰蓝色。
三、分布范围 本种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中上游沿岸地带。主要分布于哥伦比亚的普图马约(Pato Maio)、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以及巴西的亚马逊河及其他支流。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香港引进,目前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地水族馆均有展示。
四、繁殖特点 1.生殖腺发育过程 蓝曼龙的生殖发育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如下: (1)性成熟 性成熟个体的性别鉴定比较容易,雄鱼体较小,腹部不明显,泄殖腔开口较狭,雌鱼则反之。当水温适宜,食物充足时,雄鱼最先达到性成熟,雌鱼次之。此时生殖腺呈透明胶状,称“精液囊”。
(2)排精和排卵 雄鱼出现“精液囊”后不久,便可观察到其排出的黄色胶状精液,此后精液逐渐转清。与此同时,雌鱼的卵巢也逐步增大,并开始排出卵细胞。
(3)受精 当水温适中,亲鱼彼此接近时,即可看到雄鱼追逐雌鱼并吞食其排出的卵,此时精子与卵子结合,受精完成后,卵细胞逐渐变为绿色。
(4)孵化 受精卵在水中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形成纤维状的胚胎,最后裂解为单细胞,这时胚胎开始孵化。
(5)幼鱼 经16~18小时孵出的幼鱼,体长约7毫米,游泳敏捷,能直接觅食。 2.人工繁殖 在水草茂盛的池塘或在大型水族箱内模拟自然条件进行。要求水温25℃左右,PH值6.5~7.5。 雌雄比按1:1或2:1搭配。将亲鱼放入水中,任其自由繁殖。
五、食用价值 蓝曼龙鱼肉含有蛋白质、脂肪酸、胆固醇等多种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达16%以上,脂肪小于1%。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