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水霉病怎么防治?
一、概述 热 带 鱼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寄生在鱼类体表或内脏组织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主要症状为伤口发炎,表面形成白色纤维状菌丝,菌丝深入表皮内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斑块;若将皮肤撕开,可见到真皮层内有灰色颗粒状沉淀物,称为菌丝体。严重时,皮肤表面出现溃烂,有黄色黏液分泌,并在表面结痂。病鱼体质虚弱,食欲减退,运动迟缓,最后死亡。 此病是海水养殖热带鱼常见的疾病之一,危害较大,应积极预防。已患水的要及时治疗。否则,会使病情加重而难以治愈。即使治疗及时,也会留下后遗症,使鱼体表相不美观。
二、病因与病原 (一)病因 本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传染病。当水温适宜时,从外观上看不出明显症状,当水温下降至15℃左右时,真菌开始大量繁殖并侵入鱼体,此时即可出现临床症状。本病的发生多与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另外,捕捞、转运过程中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也容易感染该病菌,进而导致疾病发生。
(二)病原 水霉菌属于真菌中的藻类,它由带颜色的菌丝及无色的孢子构成。根据其生活史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即滋养体和孢子体。前者无色,呈纤维状,可产生孢子,后者具有染色质结构,不能产生孢子。上述两类菌体均可在不同条件下发育成不同的形态。
三、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症状表现及传播途径等可初步诊断为水霉病。但最终的确诊还需通过细菌培养、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进行检验。 四、防治方法 (一)预防措施 1.定期更换新水,调节好水温,控制水质变化幅度(尤其是老水浓度),保持水体清澈,中性偏碱。 2.注意调节好饲养池内的光照强度和时间,适当遮光,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水草或其他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度旺盛,造成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升高,诱发细菌感染。 3.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增强鱼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同时注意尽量降低饲养池内的有机物负载量,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下。 4.及时清除体内外寄生虫。因为寄生虫不仅消耗水产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影响生长,甚至可能造成病原体入侵,引发感染性疾病。使用高效的驱虫药物对寄生虫进行有效杀灭和控制,也是预防水霉病等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二)治疗方法 对于已感染的水霉病鱼种应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1)浸洗法 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用药浓度为50~80ppm(即每立方米水体中溶入0.5~0.8g的高锰酸钾),浸泡20~30分钟。
(2)全池泼洒 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宜,使水体含铜量为0.6~0.7mg/L;或者用福尔马林溶液泼洒,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中溶入甲醛30ml。这两种药品对水霉病均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