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有虫怎么治疗?
鱼虫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它是由寄生虫侵袭引起的疾病。 常见鱼虫病的种类、症状和治理方法如下: 一)绦虫病:寄生在胃肠道中,以消化道粘膜为食,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甚至衰弱,逐渐消瘦,体色变暗。肠内充满白色线状或块状物,肛门常被粪便堵塞以致排泄受阻。可用1%食盐水浸泡,或用浓度为50毫克/升的硝酸亚汞全池泼洒,也可以服用杀虫药,如灭绦灵(噻唑磷),一次量每吨水体泼洒24克。也可用醋泡整条鱼,使肠道内的虫体死亡,随粪便排除体外。 二)异尖线虫病:主要侵害牙龈,表现为口腔黏膜出血、溃疡,病鱼烦躁不安,行动迟缓,厌食直至绝食,身体瘦弱。可在1%-3%的食盐水中浸泡5分钟,或在半缸水中均匀地撒上一层细盐,然后将病鱼浸泡其中;还可采用呋喃西林溶液(按水体含量每立方米溶解50毫升)浸洗,每次10-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数天。 三)吸虫病:又分异刺吸虫病和水生吸虫病两种。异刺吸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等鱼的消化道里,可引起肠炎,食欲不振,体质衰弱。虫体钻入组织深处,可吸取动物体内的营养,影响其正常发育,导致死亡。对于异刺吸虫感染,可采用硫酸铜溶液(浓度为1%)浸洗(5-10分钟),也可用浓度100倍的水稀释敌百虫溶液浸泡,或灌服驱虫剂阿苯达唑。
水生吸虫病由异尖线虫的幼虫——海洋兽胃异尖线虫蛭型期感染所造成。由于成虫寄生于淡水鱼类消化道中,因此也称之为异尖线虫菌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厌食、倦怠、恶心、呕吐、腹泻、腹部明显膨大、严重消瘦,皮肤松弛、弹性差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贫血和水肿。病程一般3~7个月。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选用甲硝唑、替硝唑、氟哌酸等进行医治。对病鱼应及时隔离,加强养殖管理,保持水质清新。
四)毛蚴疾病:主要侵入皮肤、肌肉等部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出现红斑、白斑、坏死,严重时可使肌肉腐烂、骨髓发炎,最后造成死亡。患部常剧烈瘙痒,病鱼不断搔刷和擦抹患部,以致体色暗淡无光泽并出现痕迹。治疗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浓度为2.3‰),或用碘伏消毒,间隔一段时间后,反复涂抹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