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颜色的鱼如何增色?

刘中萃刘中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色彩”是个大题目,不同的领域对“色彩”的定义各不相同。 鱼类领域通常是指鱼肉在光学显微镜下被看到的结构——“肌肉的颜色”(A)。但是,人们所欣赏的色彩往往是肉眼观察到(R)的效果——这种视觉上的颜色是由许多种结构性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例如,光照的波长、水中的光散射效应、浮游生物反射的光线等等,都会影响到我们眼睛对“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蓝”和“紫色”的感知;而不同物种对于色彩的识别能力又是各异的。所以,当我们讨论“增色”问题时,需要先明确是哪一范畴的“色彩”——是微观结构的A,还是宏观感觉效应的R。二者之间往往没有必然的联系。 为了研究问题便于表述,我们采用一个“假设性”的例子:某种金鱼(金斑马)有一种遗传基因可以使其肌肉细胞的色素蛋白(一种含铜酶)进行结构性优化,从而产生一类新的颜色代谢通路,使色素分子能够充分聚集于细胞器膜上,最终表现出明亮的黄橙色,而不是深褐色的遗传性状。

现在,我们分别来看看上述两个不同角度的“色彩”概念所带来的差别——这些差别将会影响我们对“增色”问题的认知。

A. 显微结构(肉眼不可见) 这是光学显微镜下的两种典型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线粒体一般呈圆形的颗粒状,而叶绿体则是椭圆或杆状的形态。 这两种细胞器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光合作用或者氧化代谢产生能量的细胞器官,而且它们都具有双层膜的结构。然而,虽然它们都具有吸收红光与远红光的性能,却无法利用这些光线所能驱动的化学能。无论线粒体还是叶绿体,在电子显微微镜下所显现出的颜色均为暗黑色。

如果有这样一种遗传突变,使得线粒体内素着色,从而呈现出明亮的亮橙色,这样的遗传突变会是怎样的一种过程呢? 如果有一种遗传突变能使叶绿体内的色素的数量增加,那么叶绿体的颜色就会由黑变成浅灰;而如果这种突变能使线粒体内的色素的含量提高,则线粒体会由黑变橙。不论哪种情况,细胞器本身的电子显微结构不会发生变化。这种类型的“增色”,属于细胞内生化反应的中间产物,并不会改变细胞器的结构。

R. 视觉效应(肉眼可见) 金斑马体表有一层透明的皮脂腺可以分泌油性物质,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水分过度蒸发,保护机体远离外界环境的伤害。这层油脂可以使皮肤看起来更光滑,同时也使得皮肤在折射光线的时候,能够将光谱中红色的区域选择性地放大,从而感受到一种鲜艳夺目的“黄色”或“橙色”。如果这层油脂中含有高浓度的类胡萝卜素(是一种橘黄色的色素),则会使得这种色彩更为鲜明艳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