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身上的虫有哪些?
寄生虫其实分为内部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而体内寄生虫主要包括寄生虫成虫、幼虫或虫卵在消化道内刺激肠道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严重时导致脱水死亡; 外部寄生虫主要指的是虫体附着于体表皮外吸收营养成分,并不断进行繁殖。常见有蚤、螨、蜱等,它们以吸血为生并在吸取血液的同时将唾液(带有传染病毒)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发展。
1.绦虫病: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类,其中主要是绦虫纲异尖科,又称蛔目异尖科,是哺乳动物肠道中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呈细长的带状,色白或乳白色,体长约30~40mm,宽约2~3 mm,由口器、食道、胃肠等器官及围绕这些器官的体壁构成。
由于虫体像一尾鱼,所以又称为“鱼虫”或是“蛔目异尖科绦虫”。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食管型、胃肠型和混合型3种。 (1)食管型主要为犬胃线,常见寄生在幼犬胃肠道中,成虫活跃于十二指肠部位。幼虫可移行至胆道,在胆道中发育为成虫,也可在胃下部发育成较大的成虫。 临床特征表现厌食、呕吐、腹泻,严重时脱水死亡。
(2)胃肠型主要是指猪蛔目异尖科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消化道腔内,可以吞吃食物并消化液,也能分解一些碳水化合物,但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虽然它没有专门的取食器官,却无法自饱。当作为中间宿主时,如果摄入的食物中有营养物质,它可以直接摄取,但在缺乏食物时也会因为营养缺乏而死亡。 当犬猫误食了含有蛔目异尖科绦虫的尸体或卵时,病原体进入消化道后在胃酸的作用下杀灭大部分病原体,部分病原体存活下来在消化道粘膜吸收后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并转移到各组织之间,形成感染性颗粒,引起全身急性炎症反应。
(3)混合型是指同时感染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寄生虫,此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一般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脱水死亡。
2.蛔目异尖科:包括蛔目的蛔异尖科和异尖目的异尖科,是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寄生虫群。蛔目异尖科的寄生虫呈蛇形或线形,有口腹两个阶段,以吸食方式摄取食物。由于这一类的虫子很多,且喜欢各种肉,因此很容易在宠物进食时被它们侵扰。
(1)蛔目异尖科 蛔目的寄生虫多数具有2对附肢,雌雄异型。在消化道里,依靠肠蠕动和吸盘的吸附作用移动,并且能钻,所到之处可引起炎症反应。虫体被消化液分解后,其中的酶可激活某些激素,直接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动物中毒性反应。
(2)异尖科 异尖目的寄生虫只有1对附肢,无性别差异。不能在肠子里蠕动,只能通过头部和腹部的伸缩运动向前挪动。此目的寄生虫在虫体收缩时能吐出幼虫,通过循环达到全身,再侵入皮肤或黏膜,产生新的感染。其感染途径与虫目异尖科相似,常引起肠胃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严重的会有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