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吃抗生素要吃7天吗?
一般我们用药会遵循两个原则:
1、用最少的药,治最多的病;
2、用毒性作用最小的药,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就需要我们对药物的毒性和作用机制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到合理用药。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抗生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使用要点,帮助大家科学用药!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对细菌有特异性,用于防止或者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根据其代谢途径的不同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每一类药物又包含很多品种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细胞的生物电位而抑制细菌细胞的分裂和繁殖(细菌不能分裂就不能繁殖下一代了,也就死亡了)。
但由于细菌的细胞壁完整性,很多药物是无法进入细菌的,只有少部分药物可以通过细胞膜,到达起效的部位。所以大部分抗菌药物是“攻破”不了细菌的细胞壁的,只能“围而不打”,少数可以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才是真正有杀伤作用的药物。
但是,细菌也是聪明的。当它感受到外界环境中有杀灭自己的药物时,它可以改变体内的酶活力,从而降低药物对它的杀伤,甚至使细菌体内产生解毒物质而彻底清除药物分子。在临床上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患者使用了足够的抗菌药物,但依然感染了细菌甚至出现了一些耐药的情况。这也是需要大家引起重视的地方——即细菌产生的耐药性。 耐药性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①靶位改变:细菌突变后,其表面的受体发生了改变,使原来的抗菌药物无法与细菌接触,导致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②主动外排:有的细菌可以将体内外的药物主动排出体外,避免被杀菌的物质接触到敏感的细菌细胞,使得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无论是靶位的改变还是主动外排,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细菌获得了对抗菌药物的抵抗力。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要做到:
①选择性的使用抗菌药物,能口服就不注射,能局部应用就不全身用药;
②明确感染病原菌后,应该选用对应的抗菌药物治疗;
③首次给药应足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④联合用药要合理,注意相互之间的不良反应;
⑤按时停药,防止产生药物性肾损害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