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狗狗会死吗?
丝虫病(Leishmaniasis)是由寄生虫——蠕形幼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蚤等昆虫叮咬传播,少部分是通过直接接触和经血液、体液传播。主要寄生在人或动物的消化道里。 按寄生虫的致病部位可分为皮肤型(浅表组织) 和消化道型 (消化道壁)两型;按临床表现又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以急性居多,潜伏期为3—12周,平均6个星期。病程一般为8~10个月,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迁延型,甚至发生恶病质,预后较差。但如经过适当的治疗,大部分病例能获痊愈,少数可以完全康复,并无后遗症。 症状体征: 一般可分为四期,即感染初期、前驱期、炎症反应期和营养失调期。
(一)感染初期:多数病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检查时可发现胃肠道蠕动减慢,胃粘液增多,轻度腹泻。粪便中可能有少量血丝和粘液,连续多次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的数目可有增高。此时血象可查到大量的异嗜细胞。
(二)前驱期:约半数患者在此期出现皮肤损害,最常见于躯干和四肢的皮肤皱褶处,为红色至棕黄色的斑丘疹,表面覆以鳞屑,偶可为痂皮。如积极治疗,大部分可在短期内消退,少数可持续半年以上。
此期还可以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性格改变、痴呆、共济失调等等,还可伴有厌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以及低热、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衰弱的表现。此期的患者虽然胃肠道蠕动减弱,但消化液的分泌量并不减少。
(三)炎症反应期:上述症状继续加重,且相互间有交叉现象,并可见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出现。患者体温升高,食欲极差,消化不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肠道粘膜表面糜烂,出现黏液脓血便。贫血、消瘦、水肿、乏力、虚弱、低蛋白血症等等营养障碍的症状明显而有加剧。
本期的特点是肠道吸收不良,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利用障碍,机体营养不良,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由于体内有害物质积聚,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等。
(四)营养失调期:此期患者虽经积极治疗,但由于肠道的吸收不良,营养物质缺乏,患者仍然日渐衰弱,严重者可出现水与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衰竭而死亡。
检查发现有贫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清生化全项测定显示氨基酸、蛋白质、糖元、维生素等的代谢紊乱,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般都能作出诊断。
在诊断明确后,须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肠道溃疡和结节性硬化,应注意鉴别,因为处理措施不同,如果延误诊治可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