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打完疫苗能预防细小吗?
先上结论,对于未成年的小狗来讲,在免疫未做完的情况下,得细小的概率远大于疫苗后得细小的概率;但对于成年犬(幼犬期已经做完全部免疫的)来讲,两者几乎没有差别——疫苗能够提供一定的抗体水平以应对细小病毒的侵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疫苗”是指为了防止动物感染某种疾病而注射的疫苗“病毒”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与疫苗是预防和杀灭病毒两个概念 通常我们说的“疫苗”是指弱毒苗(有疫苗效价,但不含病毒基因片段),但也有例外,比如狂犬病疫苗就是灭活苗(无疫苗效价,但有病毒基因片段) 无论是弱毒苗还是灭活疫苗,在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连续的,并非截然分开的。也就是说,在抗体刚刚生成时,其水平和数量都很低,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抗体的水平和数量会逐节升高,直至达到一个阈值,即可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在此过程中,如果动物不遭受病毒感染,则不会引起疾病的发作;反之,则会引起急性病发,表现相关症状 从上述原理来看,疫苗的接种与否与患病的概率无关,取决于疫苗接种过程是否规范,以及机体对疫苗的反应状况 如果按照免疫程序正确注射疫苗,且机体的免疫应答良好,则在疫苗效果期内(一般3~6个月,不同疫苗类型有效期限不一样,详细请咨询预防接种部门),即使接触了患有相应疾病的动物或污染物,也不会发病。当然,这种情况下的疫苗所起的作用是防止疾病的发生,而不是100%的保证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疫苗接种后可能无效,甚至造成死亡:
①使用被污染的药物或器皿,使得疫苗受到腐蚀,失效甚至中毒;
②接种针头消毒不严或接种者之前接触患病动物,导致疫苗本身体内有病毒存在;
③使用的疫苗批次不合格或者超过有效期,虽然经过冷冻干燥等处理,但抗体会逐渐消减,失去意义④体内有急性炎症或发热现象,导致抗体生成障碍,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根据我国《兽用疫苗使用者手册》规定,疫苗在使用前应当核对接种资格,检查疫苗标签和包装;接种完成后,应妥善保存剩余疫苗,用于下次接种时使用 对于已经发病的犬,可以通过服用药物的方式增强免疫状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这种做法的医学意义并不大,因为此时机体已经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任何给药方式增加的抗体水平都很难实现质的飞跃,无法对病毒形成有效杀灭。相反,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带来其他不良反应,应该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