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绝育利大于弊吗?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个说法:“猫天生是捉老鼠的,如果不把老鼠捉了,它这辈子就会无所事事,所以要做手术把猫的输卵管结扎,这样猫就在今世不再捉老鼠了。”,我想说的是,这完全是人们编出来骗幼猫家长的“伪科学”。
那为什么猫必须绝育?
为的是人类的居住环境及人猫和谐,因为猫发情时,叫声响亮且凄惨,昼夜不已,引起公愤。而且会把尿渍在有对象的地方,这是标记其领域的行为;还会在有对象的地方乱窜,严重的会损污破坏物质。如果不加以救治,猫会变得越来越暴躁,到后来甚至会无故咬伤、伤害其他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说,为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及人猫和谐,必须对猫进行“绝育”,即切除其促卵泡成熟激素释放腺(相当于人类的下丘脑垂体)。同时,这种生殖器结扎手术也可避免猫外出交配,造成不必要的繁殖,进而增加流浪猫数量。当然,对猫进行绝育的目的主要还是想使猫减少捕鼠能力,使之与人类共同生存,使人类的生活环境不因猫的乱捕乱抓而受到影响。
的确,猫不发情了,就相对“安稳”了,但是这样带来的后果是猫对人完全失去兴趣,也就丧失了人与猫和谐的基础。
当然,这是从人对猫的角度而言。
而实际上猫是否“绝育”对人体是毫无影响的
从科学角度分析,“绝育”与老鼠消灭计划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为猫的物种属性与老鼠不同,猫是肉食动物,而老鼠是啮齿类动物,二者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
再从实践效果来看,“绝育”对于减少猫数量收效甚微。因为公猫结扎后仍然会正常发角,但所结扎器官的再生能力是极强的。而母猫结扎后除了不能发情,其它一切如常,也就是说结扎后母猫仍旧在生理期排卵。有实验证明6个月的公猫结扎后4个月便可再生发角。如此,结扎后5个月的公猫就有了生育能力,所以结扎公猫实际上是无法控制其子代数量的。
母猫结扎后不但可控制其子代数量,而且其繁殖率也很低,如结扎后13个月,只有一半的动物还可以排卵,结扎一年后,只有15%的母猫还可以排卵。
所以“绝无”对于控制猫的繁殖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虽然“绝育”不能产生让人人都满意的结果,但是对减少猫的盲目繁殖,防止流浪猫的泛滥是社会功德善事。同时,“绝育”后猫可以安稳地与人相处,也是一件好事。而到底什么样的猫才能“绝育”,是有繁殖能力的健康猫才可以,还是只要病猫甚至流浪猫都“可以”呢?对此,宠物医院并没有一个十分严格的标准,这就为滥施“绝育”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