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驱虫后挠更多痒?
猫咪对体外寄生虫的抵抗力很弱,即使是只有1个月大的小猫,也能看到身上粘着虱子在啃咬皮肤。对于成年猫而言,体表寄生的蚤类会在皮肤处打洞或者钻进睫毛里吸血并排泄,使皮肤炎症反应加重,严重的会继发性细菌感染。这时就需要使用 体外驱虫药进行驱虫了。
常用的驱虫药分为杀虫剂和杀蚤剂两种类型。其中,杀虫剂的药效比较温和,通常需要24小时才能发挥效果,适合用于幼猫或体质较差的成猫;而杀蚤剂则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一般7天左右即可见效,更适合体质较好的成年猫。
市面上常见的杀虫、杀蚤剂种类繁多,铲屎官们在选择的时候可能眼花缭乱。 其实,判断一款虫药好不好,重点不是看它的成分是什么,而是要看它的有效成分,即对寄生虫起到杀死作用的药物成分。 对寄生虫有效的药物成分主要有阿苯达唑、右旋咪唑和苯硫氮醚三种。
这三种成分对蛔目、绦目等寄生虫的杀灭效果是最为显著的,也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杀蚤成分,并且都各有优缺点。 左旋咪唑是第一个合成的抗寄生虫药,它通过抑制寄生虫对营养的摄取,从而影响其生长、繁殖过程,达到灭杀的目的,对线虫类的寄生虫效果比较好。
阿苯达唑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驱虫药剂,对寄生虫的杀灭能力强大,而且不会产生抗药性,对蛔目的寄生虫(如蛔虫、蛔目异尖线虫)有极强的杀灭功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药在胃肠道中分解过快,不宜用于幼犬。
苯硫氮醚属于新型的广谱驱虫剂,它对线虫类和节肢动物类的寄生虫都有非常好的杀灭效果,对蛔目的寄生虫更是显着的。与阿苯达唑相比,苯硫氮醚可以有效地防治狗的蛔目寄生虫感染,且能明显减轻寄生虫引起的肠炎症状。 但不论采用哪种驱虫药,在使用前均需确认猫咪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因为有一些猫咪会对部分驱虫药出现过敏现象,轻则瘙痒、皮潮红,重则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所以,在给猫咪用药前先挤出少量药液涂拭在猫咪的后颈部,等待5分钟左右,如果猫咪没有异常反应,再全身喷洒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