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布鲁氏菌是什么?
布鲁氏菌(Brucellosis),也称为布氏杆菌病,是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畜禽,也可感染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方式改变和畜禽流通环节增加,以及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导致该病在我国的扩散蔓延,对畜禽养殖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1-4]。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做好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一、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羊是布鲁氏菌最主要的保存宿主,牛、猪、马等也可保病菌。病畜的分泌物(唾液、泪液、尿液),排泄物(粪、粪盘),脱落的体毛,流产时排出的胚胎、胎膜、胎盘及分泌物,都含有布鲁氏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生活用品、工具、饲料原料等都能成为传播途径。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家禽对布鲁氏菌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可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和传播。
二、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病毒颗粒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方式进入健康机体。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也可能会传播该病。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患畜的毛发、皮屑等脱落物通过人员、器械等方式间接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主要指病畜直接接触到的物品如衣物、设施、设备、器具、车辆、用具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而未经严格消毒的人员或器械反复使用而导致的传播。被含菌粪便污染的土地、农作物、食品也能传播该病。 另外,有报道指出,该病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胎儿先天性感染。
三、流行特点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各国均有发生。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区之一,各省份均有发生病例的报道。 该病潜伏期长短不一,通常为3~6周,最长可达30周。临床表现为发热、多发性关节炎、睾丸炎、乳腺炎、流产等症状,病程一般为5~7d,长者可达30d以上,急性期病死率接近100%,幸存者多遗留后遗症。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病死率高达90%以上。 该病自然病程较长,一般在7~21d,但免疫接种后的抗体阳转率和保护率均达到较高水平,表明该疫苗对预防该病有效。